【答好“大理之问”宾川答卷 推动宾川发展之变】宏源合作社:探寻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路径


12年前,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只有社员15户,如今发展到了1272户,水果统一销售额连续2年超亿元,合作社连续3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在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过程中,合作社也找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突破口。

“抱团取暖”谋出路。针对传统种植土地零散、成本高、销售难问题,2009年,宾川县金牛镇罗官村委会菜甸村的15户葡萄种植农户抱着“图几家人拼钱买农资便宜可降低生产成本”的愿望,联合成立了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为了这一初衷,合作社与村民、社员、股东、生产户建立了紧密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开展品牌建设与营销服务(达到合作品牌建设标准的产品全部由合作社统一销售) 、测土配方精准配肥服务、生物有机肥统一生产供给服务、组建采果队统一采果服务、组建疏果队统一疏花穗、疏果等多种利益联结紧密的社会化服务。

通过12年的发展,合作社也由成立之初的1个社员之家15户,到2022年已发展社员1272户,跨9个县18个乡镇,有社员之家85个。自2020年起合作社农用物资配送中心每年筹备4000多万元的化肥、农药、节水灌溉设施等农用物资,按时按量提供社员使用,其中合作社按个人账户提取10%作为发展资金,家长提取30%作为技术服务费, 60%按个人账户的交易量返还给社员。2020年,返回统购金额达3154.072万元,其中返还社员2785.302万元,返还家长368.77万元;2021年,返回统购金额达4628.5万元,其中返还社员4166.5万元,返还家长462万元。

“集约经营”增效益。合作社大胆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合作农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占50%的股份,合作社带着资金、技术和生产管理团队入股,占50%的股份,在条件成熟的自然村合并土地组织集中连片生产,通过小户并大户、农民变股东的方式开办合作农场,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推动产业发展。“自己的事由社员自己商量着办”合作社建立完善民主决策和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每年召开一次社员大会向社员通报收支情况,听取社员的意见建议,凡重大事项都由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集体研究决定,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给合作社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到2021年,合作社已发展合作农场14家、村集体企业1个,规模化种植核心示范面积达2542.77亩,20余户种植示范户年收入达到60万元,合作社成员种植葡萄年总产值已突破3亿元。过去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1户农户只能种植管理葡萄3-5亩,而采用集约化的经营管理,1户农户可以种植管理20-30亩葡萄,每亩节约生产成本达2000元。2019年至2021年,宏源合作社年度统一销售水果总额分别为9099万元、14475.84万元、15031.35万元。合作社社员、股东、生产管理户家家都住进了楼房,开上了轿车。

“科技赋能”促转型。宏源合作社把创新作为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源动力。一方面通过抓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后劲。在县镇农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大力推广以葡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栽培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14个种植基地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开展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应用土壤改良、扩行减株、控产提质、“三带”整形、水肥一体、立体种植、避雨栽培、增温促早、二次挂果、病虫害绿色规范化防治等新技术,推动葡萄生产由数量增产向质量提升转型;由高投入、高收入向既节本又增效转型,让传统产业由“弱”变“强”;一方面积极开展葡萄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在社员中成功推广种植红地球、夏黑、红宝石、火焰无核、克瑞森、阳光玫瑰等优质葡萄品种,成功注册了“楼铁源”商标,并与格林凯尔华中农大精准农业研究院合作建立宾川实验站。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领社员种植葡萄12000多亩,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6000多亩。其中,12个合作农场已发展阳光玫瑰葡萄1314.21亩、石榴500亩。2021年共销售阳光玫瑰葡萄1331865.62公斤、石榴202947.15公斤,阳光玫瑰葡萄销售额达4502.689万元、石榴销售额达125.863万元。

2019年宏源合作社获得SGS认证机构GLOBAL GAP认证,并与SGS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组织社员按照《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为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宏源合作社先后被评定为州、省、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被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扶贫明星企业。2019年至2021年,宏源合作社连续3年入围全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排行榜前100名榜单,2021年位列第43名。

图文/沈洪斌  曹红缘

编辑/李丹

责编/李丹

审核/杨宏毅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