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丨从橄榄绿到乡土黄!李林处用二十年坚守诠释“退伍不褪色”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只希望群众满意。”昔马镇胜利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李林处的这句朴实话语,道出了一名基层干部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赤诚初心。从武警战士到村干部,他用坚守与奉献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军旅熔炉炼真金,铸就奉献底色 1995年,18岁的李林处参军入伍。三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品格。退役后,他放弃大城市的发展机会,毅然回到家乡,进入当地企业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凭借军人的严谨作风,他为企业安全运行保驾护航,多年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工作中他热心助人,与同事和睦相处,赢得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这段经历让他深刻明白:无论是军营还是地方,“奉献”二字始终是不变的追求。 扎根基层勇担当,实干践行初心 2013年,凭借公道正派的处事风格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李林处当选胜利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履职期间,他认真履行监督职责,确保村级事务公开透明,同时主动当起调解员,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0余起,被群众亲切称为“贴心人”。 2016年他当选村委会副主任后,面对村班子老龄化、电子化办公能力薄弱的困境,他白天奔波处理村务,夜晚挑灯苦学电脑知识,从文档编辑到数据处理,迅速成长为村里的“电子办公骨干”。在脱贫攻坚期间,他走村入户推进工作、谋划产业、精准填报档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每项任务落地见效。2014年、2018年、2019年,他先后被昔马镇党委、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危急时刻冲在前,彰显军人本色 在昔马镇“百日攻坚战”中,李林处加入“党员突击队”,带领党员、护林员和民兵队伍投身乡村环境整治,以“啃硬骨头”的决心推进建新拆旧、清理“六堆”工作。2023年7月28日、2024年6月19日,昔马镇接连遭遇特大洪涝灾害,李林处每次都第一时间冲锋在前。搭建临时住所有他挥汗的身影,清理废墟的烈日下有他坚守的姿态,抗洪抢险的激流中更有他无畏的脚步。他用行动诠释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共产党员”,成为群众心中的“主心骨”。 心系民生办实事,点滴善举暖民心 作为镇人大代表,李林处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聚焦民生领域提出多项建议,推动解决了草坝寨排污设施建设、村内路灯安装等民生难题。2019年以前,草坝寨因缺乏排污系统,加之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垃圾乱堆问题长期存在,成为困扰群众的“老大难”。李林处一边奔走争取政策支持,一边组织村民到示范村取经,带头动员商人、党员和群众捐资投劳建成排污系统,还通过宣传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今的草坝寨,村容整洁、环境宜人,群众幸福感大幅提升。 领航产业破困局,带动群众共增收 昔马镇年均气温低、水质优良,李林处敏锐发现稻田养鱼的市场潜力,决心以此打破产业困局。为消除群众顾虑,他自掏腰包试养,白天在田间摸索技术,夜晚查资料总结经验,用实实在在的收益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他还为20户建档立卡户代养土鸡、稻田鱼,手把手传授技能,带动群众增收。养殖规模扩大后,稻田鱼滞销成了新难题。李林处积极协调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镇政府,对接单位食堂、商超拓宽销路。为降低群众运输成本,他开着自家小货车免费送货,三个月频繁往返于盈江县城和芒市之间,帮助群众累计销售稻田鱼2万余斤。“乡亲们能赚钱,再累也值!”李林处用行动诠释了为民初心。 情系边民谋福祉,安居乐业有保障 昔马镇作为边境高寒山区,部分边民无户籍、无田地,脱贫难度大。他想方设法积极帮助边民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在李林处和村委会班子的努力下,胜利村183户735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5.7%降至0.083%。从军营到乡村,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李林处以军人的坚毅、党员的赤诚,在基层岗位上践行着“退伍不褪色”的铮铮誓言,成为群众心中最信赖的“领路人”。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