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助跑“兴农人”!

近年来,州城镇党委、政府通过搭建平台、建强队伍、聚集产业,积极探索推广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的农村电商模式,打破传统农户“种的好”但“卖不好”的困境。 

“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这些是宾川干热河谷出产的大理独蒜和紫皮大蒜,皮薄瓣大、蒜香浓郁,每一个都由我们精挑细选,坏果包赔,现在为大家上福利,欢迎朋友们下单抢购……”

走进彩军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大蒜收储基地,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对收购的大蒜进行晾晒、分拣、装袋和封箱。热情洋溢的主播正在一旁,满怀对家乡的热爱,用最朴实的语言、最自然的图景和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们亲切互动,积极推销着家乡的特色农产品。







彩军合作社负责人

李晓星


目前,我们共有4个长期合作的直播团队,轮流在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直播售货,粉丝数都在5万+左右。直播带货产生的网上订单每天达800~1000单,线上销售额在4~5万元。第一季度收购的1500吨大蒜,也快销售完,预计毛利能达100多万元。

直播间搬到产业基地,“线上+线下”“直播+短视频”“鲜货+干货”多条腿走路,让彩军合作社突破传统单一的线下销售模式,本地大蒜也得以搭上电商发展的快车。过硬的产品质量、完善的质检、仓储、包装、物流、售后等一条龙服务,使合作社的产品销往大江南北,深受顾客喜欢。电商营收在合作社全年收入所占比例逐年增加,数据流量真正成为了助力合作社迭代升级、发展壮大的坚实力量。

在数据的助跑下,越来越多像李晓星一样的“新农人”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产业振兴的致富新路上,成为一个个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不可或缺的“兴农人”。

图文/申志金 张鸿灵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