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骥:深耕乡村教育二十余载 宾川北麓绽放优质教育之花
在宾川县最北端,距县城18公里的力角镇自和完小,有一位坚守乡村教育阵地二十余载的“领航人”——校长赵骥。自1999年毕业到力角镇任教,他便与这片土地的教育事业结下不解之缘,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者,用时光书写坚守,以行动诠释担当,带领有着百年校史的自和完小焕发新活力,让优质教育的种子在乡村土壤中扎根生长。
自和完小创办于1906年,历经百年沧桑仍充满生机。如今的校园里,10031 平方米的占地面积上,2852.63平方米的校舍、16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与2100平方米的体育场地相映成趣,9920册图书、达二类标准的教学仪器及11台电子白板,实现了电子教学全覆盖,让农村学子与现代教学资源无缝对接。现有9个教学班、317名学生,适龄儿童、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入学率与在校巩固率均达 100%,16名教师中高级教师9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这支优质师资队伍的背后,离不开赵骥校长的悉心培育与引领。
“在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教育教学质量永远是学校的‘生命线’,管理则是‘保驾护航’的基石。”这是赵骥深耕教育多年提炼出的核心理念。担任校长以来,他始终以“立做人之德,明做事之理”的校训为指引,将“精细化管理 + 有温度教育”贯穿办学全过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自和完小先后荣获“大理州育人环境优级学校”“宾川县文明单位”“宾川县教育教学质量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成为当地群众认可度高的乡村教育标杆。
在教学核心建设中,赵骥坚持“以生为本”,打造“分层 + 特色”的育人体系。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开设科创、艺术、体育等10余门特色课程,让课后服务成为学生兴趣发展的“第二课堂”;同时深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培训、技能竞赛及“青蓝结对”机制,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近三年,学校已培养出3名县级骨干教师,优质师资成为教学质量的“硬支撑”。
赵校长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不仅深入一线落实教育理念,还切实关注教师诉求,更能和学生打成一片,是我们心中最优秀的校长。
为打破乡村教育资源壁垒,赵骥积极推动“一校一品”建设,引进美丽中国支教项目优质资源,联合创办校园《自和自话》期刊及公众号平台,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合共育桥梁。这一创新尝试不仅丰富了乡村学子的视野,更让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园,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乡村不是标签,而是起点。”赵骥始终坚信,随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城乡教育差距会逐渐缩小,乡村学校能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的魅力从不是一时的轰轰烈烈,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看见学生的成长,成就每个希望。教书育人,教书是职责,育人才是灵魂。”二十余载初心不改,赵骥用坚守与创新守望乡村教育。他先后被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今年获评“宾川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进个人”。
未来,他将继续带领自和完小在“教学提质”与“管理增效”上深耕细作,朝着“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家门口就有好老师”的愿景迈进,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让优质教育之花在宾川北麓持续绽放,为宾川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乡村力量。
图文| 王静红 张玲 张义红
编辑 责编 | 张玲
审核 | 安建雄
终审| 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