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彝村葡萄玫瑰香 产业振兴有希望
2021年8月13日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但对于彝村古底的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经过5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和坚守,宏源合作社古底合作农场的阳光玫瑰葡萄成熟开采。一粒葡萄含在嘴里,唇齿之间,葡萄的甜,玫瑰的香,沁人心脾,仿佛这就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葡萄。这意味着曾经在古底探索失败的葡萄产业,在挂钩部门宾川县农业农村局和宏源合作社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成功,几年后葡萄产业或将成为古底产业兴旺的有力支撑。
古底村委会位于平川镇东南,距宾川县城63公里,国土面积有54.6平方公里,辖13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有乡村人口1491户4901人,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64%,是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彝族村。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古底村如期脱贫出列,但离乡村振兴的要求差距还非常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要先行,在宾川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古底村党总支确定了“三个千亩基地”的产业发展思路,即:千亩烤烟基地,千亩蔬菜基地,千亩果品基地。千亩烤烟基地一直是古底的主要支柱产业,贡菜等千亩蔬菜基地也在宾川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逐步发展起来了,但千亩果品基地的发展却异常艰难,举步维艰,几经波折。
2020年初,宾川县农业农村局与村党总支共同研究,决定再次开展葡萄产业发展的试验示范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反复比较、充分酝酿后,申报了葡萄产业扶贫项目,得到了县级部门的批准。由谁来实施,是摆在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经过筛选后,选择了县内葡萄产业做得最好的宏源合作社来负责实施。
2020年3月,又一次艰难的探索和尝试开始了。土地采取入户分红的方式从一户一户的农户手中集中起来,土地推改、土壤改良,滴带铺设,种苗、覆膜、架棚,所有程序都严格按照宏源合作社的技术标准推进。
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宏源合作社创新的最有活力的合作农场模式。种植技术,采用的是宾川县葡萄专家发明的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品牌和质量保障方面,幼果期就挂上宏源合作社的防伪标识,使用宏源合作社的“楼铁源”品牌。
古底村党总支书记赵尔鹏表示,今后将继续发动群众,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稳步推动古底葡萄产业发展,逐步建设古底千亩绿色果品基地,让绿色果品成为古底群众产兴振兴的新希望。
合作农场场长李永先认为,今年为了长树势,留的果穗少,效果还不是很好,明年进入盛果期,效果会更加明显,看到效益后,群众就会跟着合作农场发展葡萄产业,单幅连棚降密提质促早熟技术成本没有大棚高,群众容易掌握,也投资得起,在古底发展葡萄前景很好。
宏源合作社理事长铁余斌承诺,只要古底需要,合作社将继续支持古底发展葡萄产业。
图文/王恩伟 赵尔鹏 李永先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