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宾川】乔甸镇:“党建+综治维稳” 保一方平安



近年来,乔甸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着力构建“党建+大防控、大接待、大调解”维稳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举措、提升专项治理水平,扎实开展“平安乔甸”“法治乔甸”建设,全镇综治维稳平安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和谐稳定环境,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

走进乔甸镇小梨园村,荷花池散发的清香使村庄徜徉在安静、祥和的氛围中。村民在家中小院围坐、交谈,一片欢声笑语回荡在小院上空。还未完工的楼房矗立在身旁,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又一个幸福的时刻。这要得益于小梨园村的“六级网格小组”模式,村委会在党建引领下将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放在首位,逐步消除村里的不安全、不和谐等因素。



乔甸镇小梨园村村民
罗耀锋
以前,村里治安相当差,田里的工具必须随身带走。现如今治安很好,一是治理有成效,另一个是村民自觉性提高了。抽水设备摆在外面一个月都不会有人拿,田里的庄稼收好后在田里当场晒干才搬回家。



乔甸镇杨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杨光语
在综治维稳工作方面,杨保村采取六级网格小组模式,做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把所有大小事情都化解在萌芽状态,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与杨保村委会的模式不同,乔甸镇海稍村委会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中,着眼民生难题,聚焦社会稳定,实行以 “村级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村两委干部、小组长支部书记、乡贤+若干党员、网格员”的“1+3+X大调解”为主的治理模式,调解成功率提高,使全村一直保持“零上访”的工作态势。


乔甸镇海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朱鹏
海稍村注重党建引领,聚焦社会综合治理,经历了“1+3+X”调解模式,大椿树村的民主管理、清工结账模式,新庄村红色巡防等模式,海稍村逐渐形成了平安和谐良好的发展态势。

而海稍村委会的新庄村,更是率先出台了乔甸新庄村“党支部+红色旅游+企业+群众+平安建设”模式。乔甸新庄红军村依托党的建设、新庄红色文化为载体,探索建立派出所、自然村、企业有机融合,农村人防、物防、技防同步加强,村两委治保人员、公司企业职工、“红军护村”巡防队员、派出所民警辅警和村民“五合一”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打造“政企军警民”红色巡防新模式,为“平安乔甸”建设打造了“新庄样本”。

今年以来,乔甸镇建立健全了维护社会稳定例会制度,每个月的25日至30日,由各村维护社会稳定的业务同志到镇政府召开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例会,分析各村镇涉及到的重点项目,群工、矛盾纠纷、信访类的各种问题,形成了大家交流意见、分享做法和提炼工作思路这样一个整体的要求,使得全镇矛盾纠纷汇集于一点,形成一个统一的力量,让社会稳定,有利可循。


乔甸镇党委副书记
李俊杰
具体来说,矛盾纠纷没有一件由“民转刑或刑转命”发生的命案,没有一件是因为处理不及时、解决不及时导致的群众性上访。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利益息息相关的反诈宣传中,案件与去年相比下降了50%,得力于派出所和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此外,乔甸镇还聚焦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和谐稳定来抓好综治维稳工作。具体说来就是抓住关键人、抓住关键事、聚焦关键人和关键事来解决关键问题,这是乔甸镇解决社会稳定工作的三个抓手。


乔甸镇党委副书记
李俊杰
关键人和重点事采取统一工作专班,进行调查研究与分析处理。针对关键人和重点事的结合点,找准他们所在内部的矛盾和内部联系,从中处理好群众关系、利益诉求和各种政策的解答,让他们稳定在乔甸,不发生民转刑或刑转命或者是诉求得不到合理解决的非法越级上访。

因为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乔甸镇赢得了上级的肯定,获得“大理州平安乡镇”的殊荣。



乔甸镇党委副书记
李俊杰
下一步,乔甸镇将继续突出党建引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牢固树立与牢记“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工作理念,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文/陈淑君(实习) 陈若男 白乘仲
编辑/王静红
责编/李丹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