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美食里的“侨味”



在宾川县,归侨美食可谓是当地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将异国风味融入中华烹饪技艺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美食风格。我们在品尝归侨美食时,不仅能获得独特的味蕾体验,更能感受到华侨同胞们那份跨越国界的味蕾记忆和文化情怀。

宾川县大营镇华侨社区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融的社区,居住着白族、苗族、傈僳族、布朗族、普米族等12个民族,有来自越南的归侨侨眷1688人。长期以来,居民们一直保留着传统的越南美食制作方法,以越南扣肉、春卷、白斩鸡、包菜包肉等为代表。

包菜包肉是归侨侨眷们日常待客的一道传统菜,看似简单,实则做法讲究、味道鲜美,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越南美食选料注重天然,以特有的植物进行调味,一般采用蒸、煮等制作方法。包菜包肉继承了这一观念,当地居民们结合中国和越南两国饮食特点,采用以鸡汤打底,小火慢煮的方式制作,尽量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首先,选用农家养殖的土鸡来熬制汤底,经历四个多小时熬煮之后,鸡汤香味浓郁,鲜味十足。

其次,包菜包肉的馅料选用三肥七瘦的猪肉,为使馅料口感更加丰富,还需在其中加入切碎的木耳,增加脆嫩。再辅以生姜、大蒜、小葱、食盐等调味,最后加入鸡蛋和淀粉搅拌均匀,使馅料更加嫩滑。


包菜去除老叶,放入沸水中焯水十秒,用筷子辅助一层层剥离后快速将叶子放入凉水中冷却,增加叶子韧性。一切准备就绪,便可以开始用包菜包肉了。

包肉时同样讲究技巧,用一整片菜叶包裹并固定,需力道合适,并做到个头均匀、包肉紧实,保证无论蒸或煮,都不会散开或破裂。

全部包完后便到了最关键的煮制环节。首先,为避免食材粘锅糊底,人们会在锅底垫上几根筷子,再铺上一层包菜叶;然后,将包菜包肉一个个均匀整齐地平放到在煮桶中,放满一层再放第二层......如此往复,避免食材翻滚相互粘连破裂。放满后,倒入提前熬煮好的鸡汤,并放入适量胡椒、食盐等调料调味,小火熬煮半小时便可以出锅。

当美味呈上桌,趁热咬一口,既有包菜的清甜爽嫩,又有猪肉和鸡肉的浓郁香味,混合香料的独特味道,挑动着每一个食客的味蕾。

吃进口中的那一刻,对于归侨而言,记忆得以重现,曾经在异国他乡的往事仿佛就在昨日。“侨味”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饱含归侨侨眷们对故土的热爱和对异国文化的包容。
END
图文| 张冬鹏 邓永凤 马晓燕
编辑 责编 | 张玲
审核 | 安建雄
终审| 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