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客旅痕】徐霞客考察鸡足山时记录的民俗小揽




徐霞客考察鸡足山时记录的民俗小揽
◎ /杨宏毅
明崇祯十一年(1638)腊月二十二日,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徐霞客登上鸡足山,开始他对鸡足山的考察。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二日应丽江土知府邀请,离开鸡足山到丽江考察。随后又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二十二日第二次登上鸡足山,考察鸡足山并应木增之邀编纂《鸡山志》,先后在鸡足山居住近半年。整部《徐霞客游记》60多万字,鸡足山就占了3万多字,鸡足山成了《徐霞客游记》的收篇之地,在徐学研究中成为重中之重。
徐霞客考察一个地方,不仅关注地理、历史,民风民俗也是他关注考察记录的重点。

鸡足山 杨世茹/摄


炼洞福田庄
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二日,徐霞客从小江股到鸡足山,途经炼洞福田庄时,看到村中一户人家迎亲的场景,便记录在游记中:“其村有亲迎者,鼓吹填街。”(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11页)。虽只数语,迎亲时的热闹喜庆场景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出来。从此可看出,宾川鼓吹迎亲的习俗由来久矣。
关于鸡足山的民俗,徐霞客重点记述的是朝山节。朝山节,又叫饮光法会,初为鸡足山周围地区群众利用闲暇之时,于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到鸡足山拜师礼佛,祈求平安吉祥的民间习俗,后逐步演进成一个盛大的节日,影响逐年扩大,迄今远播海内外。


卷粉

米花 李军/摄
由于朝山节期间朝山的人很多,附近的村民也抓住这个商机,上山卖零食小吃,慢慢的形成街子(即今天的香会街)。关于街子,徐霞客在明崇祯十一年(1638)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游记中这样说明:“街子者,惟腊底集山中,为朝山之节,昔在石钟寺前,今移此以近大觉,为诸寺之中也。”(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0页)。当时,在绝顶也有街子。同日,徐霞客在游记中还记到:“门外冈脊之上,多卖浆瀹粉者......下半里,得小坪,伏虎庵依之。庵南向,从其前,多卖香草者,其草生于山脊。”(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18页)。“粉”为宾川地方小吃,常见的有卷粉、凉粉两种,凉粉又分豆制凉粉和米制凉粉。食用时用刀将成品切成条状,浇上以酸辣为主的调味品即可食用,爽口方便,朝山者多喜食之,延续至今。这一天,徐霞客考证了著名的袈裟石,随后庵僧“瀹米花为献,甚润枯肠。”(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0页)。一碗红糖米花,这是宾川人至今过年仍然不可或缺的年货之一,是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备办好的年货,一般在腊月二十多就已经备办好,是腊月底和正月初家家户户待客的饭前小食,类似甜点。好友蛮子这样解读:“从徐霞客的记述里不难看出宾川的这一碗红糖米花开水已经吃了至少四百多年不止。宾川的美食,这一碗红糖米花开水算是颇有些历史底蕴的了。”一碗小小的米花,既“润”了380多年前徐霞客辘辘饥肠,又为宾川过大年民俗中必不可少的习俗“糖水米花”找到了史料依据。


被毁前的悉檀寺 丽江徐会提供
腊月二十九日这天,徐霞客在悉檀寺吃了饭,和沈公以及其他几位僧人一同游览街子。“余市鞋,顾仆市帽。遇大觉遍周亦出游,欲拉与俱......既午,沈公先别去,余食市面一瓯。”(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1页)。年节前的这一天街子人海如潮,徐霞客买了双鞋,顾仆买了帽子,他吃了一小盆面,然后继续录写碑文,因碑文没录完,便决定住兰陀寺禅榻睡卧。这时候取卧具的顾仆回来,转告弘辨的话:“明日是除夕,幸尔主早返寺,毋令人悬望也。”(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1页)。霞客闻之,“为凄然者久之。”

鸡足山云海 张君玲/摄

芋头
除夕这一天,梳洗毕在兰陀寺吃饭。仍然录碑文,然后来到莘野楼。沈公早等候在那里。“沈公为具食,莘野适至,遂燕其楼。父子躬执爨(cuan),煨芋煮蔬,甚乐也。”(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2页)。沈公与儿子一起操刀的除夕晚餐是白菜煮芋头,虽然清苦,却也因为好友的真诚,让徐霞客甚是感动。这一晚,徐霞客还要回悉檀寺住,莘野挽留道:“同是天涯,何必以常住静室为分”。(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2页)。徐霞客听从安排,就来到楼上北间,这个房间可俯瞰重重山壑。群峰攒聚,谷壑盘曲。“前瞰重壑,左右抱两峰,甚舒而称。楼前以桫松连皮为栏,制朴而雅,楼窗疏棂明净。度除夕于万峰深处,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薄暮,凭窗前,瞰星辰烨烨下垂,坞底火光,远近纷拿,皆朝山者,彻夜荧然不绝,与瑶池月下,又一观矣。”(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2页)。“此一宵胜人间千百宵。”道出了徐霞客对鸡足山过年的心情、激动和心得。屈指一算从1636年离开江苏老家,已经3个年头,徐霞客不由得心生感慨。当时,人们夜间出行的照明工具主要是火把,高擎火把的朝山人群络绎不绝,从薄暮走到天明,人数之多,由此可见,场景之壮丽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朝山节的盛况亦由此可见一斑。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初一,徐霞客先拜访了几位友人的静室,随后游览了念佛堂周边的龛、峡等景,并与朋友“共为清谈瀹茗”,(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29页)。过得十分充实和愉悦。


佛塔寺航拍截图

静闻墓塔
民间的节日习俗对佛门也有一定影响,如扫墓和观灯。在宾川民间从古至今都有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到祖坟扫墓和正月十五夜闹元宵的传统习俗,也影响了鸡足山佛门。徐霞客在正月初八日游记记载:“饭后,四长老(弘辨、安仁、仙陀、纯白)侯往本无塔院,盖先期以是日祭扫也,余从之。”(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34页)。“登谒本无塔。塔甚伟,三塔并峙,中奉本公舍利,左右则诸弟子普、同二塔也。左为塔院,有亭有庑,而无守者。可憩可栖。诸静侣及三番僧皆助祭,余则享馂焉。时同祭者,四长老外,则白云、复吾、沈公及莘野诸后裔俱集……祭后,仙陀、纯白又携祭品往祭马鞍岭北三塔,遂及静闻。下午,还过塔盘,叩仙陀,谢其祭静闻也。”(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36页)。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年的续篇,也是整个春节民俗活动的高潮部分。这天晚上,徐霞客应弘辨诸长老邀请,参加元宵节等会“灯乃闽中纱围者,佐以柑皮小灯,或挂树间,或浮水面,皆有荧荧明星意,惟走马纸灯,则闇而不章也。”(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46页)。徐霞客受邀观灯饮茶,在以青松毛铺地的席上,“前各设盒果注茶为玩,初清茶,中盐茶,次蜜茶。”喝着茶,徐霞客不由自主地又想家了。“为黯然而起,则殿角明蟾,忽破云露魄矣。”(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46页)。徐霞客神情沮丧,悄悄起身离开了热闹的茶局,抬头,适才被浓云所掩的明月,洒下了淡淡的清辉。


正月十一这一天,徐霞客左脚足趾疼痛,复吾劝他“姑停憩一日”,并为他准备了丰盛的茶果“出茶果,皆异品。有本山参,以蜜炙为脯,又有孩儿参,颇具人形,皆山中产。又有桂子,又有海棠子,皆所未见者。大抵迤西果品,吾地所有者皆有,惟栗差小,而枣无肉。松子、胡桃、花椒,皆其所出,惟龙眼、荔枝市中亦无。菌之类,鸡葼之外,有白生香蕈。白生生于木,如半蕈形,不圆而薄,脆而不坚......此间石蜜最佳,白若凝脂,视之有肥腻之色,而一种香气甚异。”(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44页)。这些记述,不仅是美食佳果,更为宾川物产宝库留下了珍贵史料。


正月二十日,徐霞客进入多宝楼拜会河南僧,但没有遇到,他的徒弟煮了绿豆粥给他们食用:“东还一里,过文殊堂后脊,于是脊南皆危崖凌空,所谓舍身崖也......入多宝楼,河南僧不在,其徒以菉豆粥、芝麻盐为饷。”(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050页),随后由文殊堂脊,北向稍下循西行继续考察。

崇祯十二年(1639)正月二十二日,徐霞客接受丽江土知府木增的邀请离开鸡足山,直到当年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再次登上鸡足山,最后完成《鸡山志》编撰。其间,没有写完的“最后一天”日记,徐公记录的是在鸡足山品尝美食的内容:“三空先具小食,馒后继以黄黍之糕,乃小米所蒸,而柔软更胜于糯粉者。乳酪、椒油、葼油、梅醋,杂沓而陈,不丰而有风致。盖史君乃厥兄明空有约而来。”(中华书局 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下>第1350页)。这是徐霞客考察宾川活动中最后一次记录民俗活动的美食,“不丰而有风致”评价何等之高!

沙址老村

诸如此类,鸡足山地区各种民俗(含美食)活动丰富多彩,历经多年丰富和传承发展,成为宾川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底蕴,涉及领域广,内容多样,特色突出,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宾川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影响深远。

沙址二月八接本主 王清刚/摄

一是民俗节日文化历史久远。鸡足山闻名遐迩,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增辉,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鸡足山“朝山节”,各族群众都要前往朝山,赏鸡足山秀丽风光,祈求国泰民安,安居乐业。县内还有大营观音箐观音会、平川观音会、宾居大王庙会、萂村“天子节”等民间节日,村镇居民都会赶来烧香礼佛,开展耍龙舞狮、赛马、打歌、闹花灯、猜灯谜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动;

沙址二月八接本主 王清刚/摄
二是民族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宾川虽是汉族聚集地,但少数民族村落的社会民间活动却多姿多彩,沙址地区的“二月八接本主”、洞经音乐、萂村地区接天子、接本主等,代代相传,连续不断。绕三灵、霸王鞭、大本曲弹唱、白族对歌等形成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少数民族地区每逢节日、喜庆时节,狂欢不休,傈僳族、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重大节日、婚事操办,人们都穿戴上鲜艳多姿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自得其乐。特殊节令还会举办祭祀活动,彝族祭龙节、苗族羊皮祭祀鼓舞、回族开斋节等,现场喜气洋洋,异常热闹;



三是民族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宾川光热充足,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到宾川、到鸡足山看风光尝美食,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重要内容,粉蒸羊肉、酥肉、黑皮、八大碗、泥鳅钻豆腐,香辣火爆的海稍鱼,全国独有特产韭菜腌菜,中国咖啡活化石朱苦拉咖啡自种自磨、用土罐罐煮的特色,还有形态各异、形象逼真、口感直爽、令人难辨真假的鸡足山素食、山珍,以及侨乡风味美食等等,让游客往往陶醉于佳景美食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绚烂多姿的民俗文化。

宾川坝子 杨智勇/摄

沙址二月八接本主 王清刚/摄

泥鳅钻豆腐
在民俗文化传承保护中,一是要发挥鸡足山下沙址、大营萂村地区白族信仰本主的地域优势,弘扬和传承好民俗文化,繁荣民族文化。近年来,本主节的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村村都有文艺队伍。洞经古乐演唱演奏,白族歌舞表演,白族大本曲演唱,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的盛装,用幸福欢乐吉祥的表演向本主献礼,让本主们也与时俱进地和老百姓分享着和谐美好的气氛。二是利用民俗文化,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崇尚礼仪,勤劳好学,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多行功德,除恶行善,自立自强。要弘扬民俗文化和霞客精神,鼓励各族人民从小好学上进,长大成人为民族复兴伟业作贡献。


越南特色菜
宾川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观念新思路更新,新思路成就大发展。祝愿富裕文明和谐的宾川不断前进,共同建设山欢水笑鸟歌唱,天蓝地美人和谐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杨柳村草甸

山居茶人/摄

鸡足山 李文海/摄


作者/杨宏毅
编辑/杨宏毅
责编/李丹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