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讯副刊】茶香四忆(散文)


    茶香四忆

              小乔



一杯茶,品春夏秋冬,品人生沉浮。自古以来,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与茶之缘分始于幼时,深入骨髓,似朋友,似知己,似那不离不弃的命中注定。

           幼时识香忆外婆


 黑夜正欲隐去,破晓的晨光慢慢从门缝中钻进来,在被窝里缩成一小团的我被外面的清香唤醒,伸手往旁边床铺上一摸,空空如也,大喊:“外婆”“外婆”无回应,慌乱的我跳下床,光着脚丫子冲出房间,看见外婆在厨房里认真专注的炒着茶叶,晨光、灯光、柴火光照在外婆的脸上,慈祥、亲切的脸庞显得格外的美丽,透着光亮的汗珠不均匀地分布在外婆额头和脸颊上,浓郁的茶香弥漫着整个厨房,然后溢出窗外,飘散在鸟语花香的院子里,真是个茶香四溢、岁月静好的清晨啊!        

这不是幼小的我第一次闻到茶香,但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因为茶香里充满着对外婆的深深怀念。

   

        茶树被砍难释怀


在我还未出生时,我外婆家就有茶园。房屋背后的山坡上,高高低低分布着几十株或大或小的茶树。这片不大不小的茶园,曾是外婆家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之一。记得小时候,我经常陪着外婆去采茶。外婆说,采茶标准是“一芽两叶”,就是指一个芽头连带边上的两片叶子,这样做出来的茶更加甘醇浓郁……自己喝还是给别人都要做健康的茶、做好茶,外婆手一边忙碌着,嘴上一边唠叨着、教导着……而这时,整个厨房里早已弥漫着沁入心脾的茶香。   

小时候,我常住在外婆家。很庆幸,我的童年是伴着这份令人心醉的茶香度过的。后来迫于生计,茶园被砍了种上了其他的果树,外婆也不舍的对我说:茶叶虽然好,但是无法量产,也没有好的销路,那时似懂非懂的我不理解大人们的决定,但也心疼外婆……


        再遇佳茗心之选


可能是舍不得那股茶香   

也可能是舍不得那时光        

我想是想念外婆    

成年的我,内心深处那份对茶香的渴望与怀念之情久久不能释怀。时间的骏马很快奔驰到了2014年,一次机缘巧合下我与茶再续前缘。当时有红酒、咖啡和茶让我选择,我毫不犹豫选了茶。朋友从商业角度提醒我说,红酒和咖啡发展前景比较好,来钱更快。我沉思片刻,有些动情地说:“茶是我小时候的灵魂伴侣,我从内心里喜欢它。我想把它当作一辈子的事业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再难再苦内心里是喜悦的。”       

正是对茶的这份挚爱,我把茶当作朋友,当作知己,用心去发现、品尝、陪伴和推荐每一款茶。也明白了当初外婆的“唠叨”。   

茶价虽有高低贵贱,味道也不尽相同,但我一视同仁,不会厚此薄彼,更不会嫌贫爱富。我知道,每一片茶叶都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它们都吸收过天地日月之精华,都经历过风霜雨雪的考验,都被勤劳的采茶人认真采摘和精心制作,每一滴甘美和爽滑的茶液里,都浸透着人类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有茶为伴,此生足矣。


        种茶圆梦情更浓


2019年,我跟父亲说:我想种茶,我想在家乡种茶,父亲爱屋及乌,非常支持我,先后种植了5000多颗乔木茶树苗,并申请到了鸡足山镇芳泽茶叶种植厂的许可证。

  回家过年一直想去鸡足山三岔河古茶林看看。父亲和母亲总是担心路途遥远,路况艰辛,怕我爬不动,看来在他们心里,我还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娃娃。

   大年初六,在杨老师和二舅的带领下,我们如愿以偿开始了鸡足山茶山行。我参观过很多茶山茶林,但是这次的心境是最为期待的,毕竟这是家乡唯一保存下来的古茶林。三岔河古茶林位于鸡足山天柱峰南山脚下,紧挨三岔河。此地为三条河流交汇地,四周流水潺潺,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四季如春,年均气温13度,是种茶的风水宝地。

听杨老师说,这片古茶林是上世纪7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种的,后来因各种原因就荒废了,很长一段时间属于野放茶,一直没有人打理。可喜的是鸡足山镇政府大力支持保护古茶林,近几年专门安排农户除草松土,这片古茶林才被保护得这么好。

   更值得庆幸的是,当地政府派人到临沧冰岛村、昔归、大理南涧、永平等各地考察,准备启动鸡足山茶树种植项目,移植永平基地茶树至白草龙村进行大面积种植。饮茶养人,种茶富人,未来可期,可喜可贺!

我与茶之缘分,在爸爸替我种了茶树苗之后又增添了一份深意。每次回家,我蹲下身去抚摸一株株小小的茶树苗,犹如抚摸自己心爱的孩子。以前我只知道茶能养颜美容,修身养性,没想到它还能激发母爱,而且一旦激发,便是涛涛江水,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在一次抚摸的刹那间,我大脑一恍惚,仿佛看到自己也变成了一株茶树苗,在外婆家的茶园里迎风招展,茁壮成长。

茶路漫漫,我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图文/小 乔

编辑/杨宏毅

审稿/刘 灿

终审/杨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