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镇:古村非遗“上新”!大手小手接力文化传承路

近日,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村委会非遗工坊内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息,一场以白族剪纸、刺绣、纸扎等非遗技艺传承为主题的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传承人与众多剪纸、刺绣、纸扎爱好者,以及恰逢周末回家、对非遗充满好奇的萂村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沉浸于传统技艺的魅力之中。

活动当天,非遗工坊化身沉浸式体验馆。“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剪一个‘囍’字,剪好后我们来评比一下谁的作品最棒。”剪纸技艺县级传承人赵志鹏发起的“剪‘囍’字”挑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手要稳,心要细。”赵志鹏耐心细致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边演示边指导。

孩子们围坐在她身边,专注模仿,指尖穿梭间,红纸绽放出一个个充满中华韵味的“囍”字。此刻,大手引领着小手,非遗在老少共传承中展现出无限魅力。孩子们高举自己的剪纸作品,脸上充满了自豪。“以前只是看奶奶剪,今天我也学会了剪纸,感觉很棒!”萂村学生赵碧语说道。

“这场活动在周末开展,吸引了许多放学回家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他们表现出了对非遗的浓厚兴趣。我相信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守护非遗的队伍中,让非遗的薪火得以代代相传。”赵志鹏笑着说道。

白族绣品展台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舞龙帽”的华丽纹样、“虎头帽”的童趣造型、白族妇女服装的精致绣品与色彩斑斓的男女绣鞋琳琅满目。这些凝聚着匠心与民族审美的作品,立刻吸引了众多刺绣爱好者的目光,大家仔细端详,不断询问针法、配色与纹样寓意,白族刺绣县级传承人赵艺波一一耐心解答。

竹篾纸扎技艺县级传承人杨高才以竹篾为骨、彩纸为衣,向观看者演示白族纸扎技艺。“作为纸扎剪纸技艺的传承人,我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项非遗守护好、传承下去,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就愿意教。”杨高才坚定地说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情感。通过此次活动,非遗爱好者与青少年在传承人的带领下,不仅领略了剪纸的灵动、刺绣的细腻、纸扎的精妙,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保护传承的价值,有效推动了非遗知识普及,凝聚了保护共识,为传统文化的延续注入了新活力。

一剪一绣,皆是文化;一扎一画,尽承匠心。宾川县大营镇萂村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始终以非遗为魂,探索传承与创新的融合之路。下一步,宾川县大营镇将持续举办非遗进校园、非遗技艺传习等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让一门门流传千年的“老手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让非遗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图文/张冬鹏

编辑 责编/李蓉

审核/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张进